Radio
10/1/2010 2:20:56 PM
上海倒房事件惊动了全国,也惊动了世界。有一位网友,节选翻译了奥地利一家网站上德文网友们的评论,所谓评论,更确切地说,也就是随性短短几句话,但却提供了不同的视角看相同问题的机会,以下摘录几段译文,咀嚼一下。为了说明问题,以下的评论,重新排列了顺序。
其一:有个简单的公式叫做“中国制造没有质量”。这里只有垃圾和废品。如果老皇帝看到中国现在的样子,可能都要在坟墓里打滚。
其二:其实可以采用“长城”的建筑材料,它直到今天还没倒呢。
其三:这种事故原因在于,他们把钱都用去行贿了,而不是花在建筑本身。
其四:以上海那种速度“建造”(不如说是吹造)起来的,我一点也不感到奇怪。
其五:我一点也不感到奇怪,今天到处都要速度,而质量要做99%的让步。无论是什么行业,我们买来的产品,大多数都是以计件模式生产出来的。这就是说,在一定的时间内必须完成规定的量,不然产品的供货就会推迟,老板会责怪,为什么不能快点。一切都是以利益为主。
其六:质量,在低工资国家不可能!
其一其二评论可看出,外国人对现代中国产品质量印象不佳,而对古代中国东西的质量持肯定的态度,原因可能是,他们通过旅游观光,通过历史文物对古代中国的东西有所了解,传统上,中国古代的茶砖在欧洲曾经是质量和信誉的代名词。
其三其四评论可看出,外国人对现代中国产品质量差的原因解析,一是腐败,二是泡沫。在一些欧美外企呆过的人可能知道,那里外派中国的管理人员和市场代表,会执行三年左右的轮换制度,用他们的话来说,这些人在中国久了,会学坏学懒的,其实大企业派到世界各地雇员都有轮换制度,西方人与东方人有一点不同,他们更相信“好制度”,而不相信“好人”;中国经济近年迅速发展,一些外国人觉得难以置信,他们认为这种高速度是有代价的。
其五其六评论可看出,说的是速度与质量的关系问题,寥寥几句话思考“从个别到一般”问题,当今世界流行美国式的“快餐方式”,这与德国式的精致,日本式的灵巧有很大差异,美国式的“一次性”的“快餐方式”讲究升级换代而不强调经久耐用,发展中国家采取这种大量消耗资源方式,可能就进入误区了,发展中的国家强调“快速发展”只能靠“量”而难以靠“质”,具体形式是压低劳动力成本,产品质量就这样被牺牲了。
当前中国的倒楼、垮桥、矿难等一系列事件,折射出中国的质量问题。人们已经注意到去处理去防范一起起灾难,可能忽略了造成这一起起灾难的深层次可称为“血汗工资”发展模式问题。为什么我们非要像机器一样拼命的不停的工作呢?为什么我们非要接受这种不公的国际分工的角色呢?为什么我们对纸张味道越来越浓烈的外汇如此的情有独钟呢?如果不变革模式,再这样继续下去,我们还是只会生产一大堆低附加值的东西,而这一过程中,造成的包括就业在内的一大堆社会矛盾,是不能出口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