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天向恶霸领导请了几小时的假,我撒谎说远方来了个好朋友,他要请客,请我喝咖啡,让我给他讲故事。没想到准了假,于是我匆忙写下了:
扯不断,理还乱
——迪生和德生的故事
一. 迪生的故事
迪生,就是“启迪生命”的意思,呵呵,创办人是这么说的,我姑且也这么说吧。
那是在1987年的某一天,中国电子进出口总公司华南分公司(现名中国电子进出口华南公司)第五业务处的几位年轻人(也是掌门人),不知是在喝酒还是在喝茶,大家聊得热火朝天的时候,其中一个人,也许是不约而同地说起来要办一间自己的工厂,以应对当时日益发展的出口业务的需要。正值中国大陆开放即将进入第二个飞跃期的前期,有这样的想法是需要一些勇气的,当时的进出口形势并不明朗,外资、港资企业在大陆基本上以进料加工、来料加工为主,不象现在独资、合资,甚至将国外的工厂全部都迁移到中国大陆来。作为大陆内地的制造业也基本上都是简单的加工型,自己的品牌、自主开发的产品想出口真的是困难的。在这个时候冒出成立自己的生产厂,确实有很大难度,也需要很大的勇气。但事情往往就这样,有时也很简单,第二个月,也许是第三个月,中电华南五处东莞办事处成立了,租借了东莞附城区(现在叫东城区)黄旗第五工业区(为什么都带“五”字?)的一栋三层楼的厂房,东莞迪生电子厂就这样成立了,要知道,这不是国营企业哟,要自负盈亏的哟。中电华南五处的几位领导,当时都很年轻,也都是中国改革开放后第一届名牌大学的毕业生,就这样将迪生电子搞出来了。由于他们是做出口的,当时又是英文名称时髦的的年代,他们将迪生转译为“TESONIC”,TE:TECHNOLOGY,SONIC:是不是有点象“声音”的发音?呵呵,现在说什么都没关系了,其野心还是很大的哟。
(第一天)
小睡片刻,想想答应大家的事总得办到,起来自己泡了一杯“苦丁茶”,呵呵,没人请客也得干呀:
扯不断,理还乱
——迪生和德生的故事(二)
迪生的崛起
说来有趣,迪生的4位创始人的名字的第一个字符都有个L,所以我暂时称他们为L1、L2、L3、L4吧。L1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系,任董事长,L2毕业于华南工学院(现在叫华南理工大学)无线电系,是一个收音机迷,负责建厂和产品开发,当厂长,L3毕业于华中工学院自动化系,负责发展国内市场,L4也毕业于华南工学院,负责出口。
1988年初,工厂很快建立起来了,那时,外商、港商来大陆考察、设厂、建立进出口业务的人如鲫穿梭,奔忙于广东与香港之间。有着与外商直接业务联系的中电华南五处也是占尽了风光,当他们带着外商到自己的工厂参观时,老外们(也有很多香港同胞)的惊讶的嘴都快收不回去了。这些商人可是会算计的,他们看到迪生电子的年轻人既熟悉进出口业务,又会搞工厂,在当时的中国大陆可是不多的呀,对他们来说能节省多少口舌呀:“给定单,给他们加工。”有一个叫“TECMAN”的日本公司还派几位管理人员常住工厂监管为他们加工的产品。迪生厂的加工生产业务很快就红火起来了,各种各样的钟控收音机、微型立体声收音机、数调收录机……,贴着国外著名品牌的收音机、收录机于是从迪生电子厂通过香港转运到了欧美,也到了其他国家。
大概1989年吧,迪生的第一款有自己自主产权的叫“CR-223”收音机诞生了。为什么叫“迪桑”牌?这可是没办法的事了。因为当时珠海有一个音响企业的产品品牌叫“笛声”,所以迪生的品牌不能叫“迪生”,呵呵,谐音了,商标注册不允许。去购买,人家不卖。桑:桑梓,有意义吧;桑,谐音SONIC;桑,发音也很好啊。所以迪生电子生产的收音机品牌是“迪桑”牌。至于90年代以后有一个公司名叫“迪桑电子公司”的,那可不是生产“迪桑”牌收音机的,他们生产的收音机用的是另外一个品牌。呵呵,这里说迪生,就不说迪桑了。
大家都知道,1989年,对中国来说,是一个特殊的年头,经过多年相对顺利的改革开发后,89年却迎来了一场特殊的政治风波。本来收音机这个传统产品,由于电视机、收录机的引进正在慢慢地被人们忽视,导致产品滞销,因为这次风波,据说有些商场把库存15年的短波收音机都卖了个精光。很多名牌大厂如熊猫、春雷、红灯等,却由于早已放弃收音机产品的生产,结果让一些小厂后来居上。之后,中国收音机市场重新洗牌,算有点名气的就是迪桑、伯龙、地球牌了。
迪生电子,经营着小小的收音机产品,但却别有特色。他们特别注意在产品质量、企业形象、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,企业发展很稳健,这时迪生人的口号是“不是最大的,但是一流的”。迪生开创国内收音机先河的产品是“钟控收音机”。1991年底杭州24小时“西湖之声”广播节目开播时,人们以抢购佩带迪桑R707二波段立体声收音机为荣;天津百货大楼广场几千人连夜排队购买迪桑收音机;广州和上海同时举办了“中外收音机历史回顾展”等等;后来迪桑牌737(单声道)钟控多波段收音机也算是迪生经典之作,为迪生的产品和市场开发增添了不少光彩,以至迪桑的名气排在当时几个收音机名牌之前。(二)
嘿嘿,不写第二天了,免得自己给自己上紧箍咒,但我会抽空写完的。
这几天翻看“迪生与德生的故事”,总觉得少了点什么,心里酸酸的。网友们给予了这么好的评价,是我所始料不及的。当然,迪生的故事也是第一次出现在大家面前,当事人与旁观者所处的立场不同,说出来的故事也有不同。我尽量用一些现象来说明,呵呵,也少不了感情色彩哦,否则干吧吧的。
扯不断,理还乱
——迪生和德生的故事(四)
迪生结束了
2002年开年,迪生电子厂的大门终于关上了。一代收音机名牌就这样结束了他的历史使命。迪生的用户们只能在记忆中回想当年的美好时光了。一切的光荣和荣耀,以及他成功与失败的得与失只能留待后人去评说了。(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□ 以下略去3500字,这一篇就算4千字吧,呵呵。)
扯不断,理还乱
——迪生和德生的故事(五)
德生的故事(1)
“德生”这个名字的由来很简单。1992年离开迪生的L3去了香港开公司做买卖。在香港注册一间公司的费用很便宜,便有人专门做公司注册生意,一口气起几百个名字注册几百家公司,然后卖给需要的人,方便他人也便利自己。L3为了取个与迪生比较相近的名字,于是到香港专门做注册的公司买了个现成的公司名,就叫“德生”。这一段是我听说的,没有向创办人求证,因此而对人说“那是laofan说的”,我可担当不起呀。呵呵,当然,看了这个故事后你也去做这种公司注册生意,挣了钱要请laofan吃饭哦。后来L3又回到广州,“德生”这个名字在广州注册,那就是自然的事了。
为什么又将英文名定为“TECSUN”呢?我理解是:TEC=TECHNOLOGY;SUN很容易理解,这两者加在一起,理解起来还是有一定的意义的。至于说和迪生的名字很象,有什么办法呢,创业者是一拨人。
1993年12月,视收音机为命的L2也离开了迪生,没人知道他的下落,迪生公司对内对外都说L2出国留学去了。直到1994年底,深圳突然冒出一个也是做收音机的键迪公司,才有传说与L2有关。当键迪所生产的R698短波收音机大行其市时,还是没人见到L2的踪影。后来又听说L2因为键迪公司有人把698改个型号叫R908卖给了迪生,做起OEM生意了,这种短视行为又让L2对键迪的前景深感不安,就又不见了L2的踪影。(* 备注)
1995年10月,《读者》杂志上,第一次出现了德生收音机的广告,大家终于了解到L2的下落:原来L2离开键迪后,到了老搭档L3的德生公司,并在L3的帮助下,回到了东莞,又找到当年一起筹办迪生厂的Q君,还有原来的老部下H君,同时取得当地政府的支持,1994年12月,东莞市德生通用电器制造公司诞生了。
东莞德生电器公司的奋斗目标很简单,就挂在工程部的墙上:“专业专心,制造中国最好的收音机!”;
在东莞德生电器公司内,通往车间的走道墙上,记录了德生的工作精神:“精益求精,不断改善,永无止境地追求高品质!”
在办公室的门口,“团结、紧张、严肃、活泼”赫赫醒目,这是德生人的工作作风。
所有当初的一切,至今还留在那里。
德生建厂后,第一个客户是为广东电台教育台生产FM/SCA专用接收机,以“德生”牌命名的收音机在国内正式面世是在1995年10月,第一款面市的产品就是R909……
1995年9月后,很多先后离开迪生的干部、技术人员、员工陆续又聚集到了德生。现在德生副总以上的干部,都来自迪生。总经办主任、品管部、工程部和制造部经理,1988年在迪生工厂工作时,是同一条生产线上的员工。德生现在在北京、上海、南京、成都的代理商,全都是原广州迪生在各地的办事处干部,不得已离开迪生后在当地以做电器贸易谋生,德生面市后,很快都成为德生的代理商。
说了这么多,千万别以为德生很封闭。1996年9月后,曾在深圳赛格工作过的M君和Z君,也加盟德生,并一度主管德生的总工办工作。还有很多生产和技术骨干都是来自其它的收音机厂。
这群设计过收音机、生产过收音机、卖过收音机人聚在一起,德生的收音机事业就这样快速起步了!
“有德自然生”,大家后来都这么解释“德生”,这体现了一种理念,一种企业精神,一种为人处世的哲理。是不是这样,就看德生是不是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了。
扯不断,理还乱
——迪生和德生的故事(七)
关于laofan
laofan,其实还不算太老,但决不能算年轻。我之所以可以和大家讲迪生与德生的故事,当然是有一定的渊源的。
laofan,1984年毕业于北方交通大学,毕业后在北京二七通讯工厂工作了4年。1988年只身南下,在迪生电子厂旁边的一间中外合资企业工作,亲眼看到了迪生建厂、生产。1989年初加入迪生,1994年转去做进出口业务。1997年初加入德生。
迪生的兴衰我是见到了,经历过了,体会到了,也曾经努力过,拼搏过,也可以说是见证人之一吧。
德生的成长我们正在体验,未来之路还要靠我们去努力开创。
呵呵,喝杯咖啡吧,味道好极了。
如果哪位可以为此文增加一点见证、花絮的话,laofan请客。
◆ 全文完 ◆
◆
好帖
太多,忙不得仔细看,先顶上去.
终于把文章读完了,感受深刻!